首页  > 言情  > 千户大人的掌家小娘子 > 

第3章

第3章

发表时间: 2024-05-24 17:38:51

第3章

万籁俱寂,佳娘在陌生的房间,陌生的床上,透窗的月色里,看着床帘的红流苏轻轻拂动。她睁着眼,就这样看着,脑海里想着今日的一切。

思绪全是如血般的红绸带,一个人牵着她就那样缓缓地缓缓地,最后停在了却扇后那张脸上。

“真是多谢他了。”佳娘忙转了身,看着窗棂对自己说道。

陆家的院子不大,只有三进。前院稍小只做正厅和兄弟二人的书房,中间一个跨院,只做账房、库房和小厮住的地方,后院才是吃住的地方,陆老夫人住正房,陆北方在东厢,陆南方住西厢。再往后就是厨房还有女婢和婆子住的地方。

后院虽小,倒是秀美精细。三五梧桐,间隙又种了些芙蓉、夹竹桃、腊梅等花木。透窗而看,枝繁叶茂,树影婆娑。

陆南方今夜睡得不算安稳,时不时就从梦中醒来,窗棂上刻的梅花压得他似乎透不过气来。后半夜再醒时听到已是五更,索性不再睡了。

“二爷可是醒了?”檐下守夜的小丫鬟青竹听到了他窸窣穿衣的声音小声问道。

“你下去歇息吧。”陆南方道。

“是。”青竹感激地看着门框。

这一夜睡得最舒心的人,只有陆家老夫人。大儿子虽未归家,但好在叶家是好拿捏的,以后只会对陆家尽心尽力,不敢有丝毫不敬。一想到此,心里就多了丝得意。

卯正,天色泛起鱼肚白。佳娘门外的丫鬟彩云轻声扣了扣门。

“夫人,该起身问安了。”

佳娘早已醒来,听得声响忙道:“烦请你进来吧。”

陆家虽不是大户人家,但家中还是请了门房、厨房、浆洗、洒扫一干杂役各两人,后院伺候的丫鬟、婆子每房各两人。比起叶家一共就四个奴仆来说,陆家满打满算签了身契的十四人,还有一些帮着送菜照料花圃的活契。

在家时佳娘就是自己梳洗,只有娘亲才有贴身的王妈伺候,如今在陆家有了彩云协助,洗漱穿衣自是便利不少。

不过一炷香的功夫,就已候在陆老夫人房门口。

虽是九月,暑气还未完全过,但清晨仍是有些冷,佳娘手脚早已被秋风吹得冰凉,心里知道是陆老夫人特意给自己立规矩,面上却不敢有丝毫怠慢。

“大嫂。”陆南方缓步走来。

佳娘忙行礼道:“二弟。”

许是站久了腿似被桎梏了,幸得身旁的婆子眼疾手快扶住。

陆南方问道:“母亲还未醒?”

婆子还未答,只听房里传来陆老夫人的声音:“可是南方来了?”

房门打开,一股热气扑面而来,佳娘这才觉着周身回归了本原。

“老夫人请二爷和大夫人进门。”屋内的丫鬟笑盈盈出来请。

陆老夫人年过半百,但保养得极好,看上去不过四十出头的样子,面色红润、身子硬朗。

佳娘朝屋里正坐着的老妇人欠了欠身子,微微福身行了个礼:“新妇叶氏请母亲安。”

陆老夫人看着面前低眉顺眼站着的儿媳妇,想到佳娘毕竟商贾出身,语气不善道:“倒是没想到,你来得挺早。”

佳娘忙道:“儿媳不知规矩,叨扰母亲了。”

陆南方问了安后便坐了下来,端起茶浮着沫子,好似一切与他无关。

陆老夫人最看不惯的就是他这副模样,索性把气都出在佳娘身上:“还不敬茶?怎的,是嫌我陆家门第低配不上你了?”

一旁的婆子忙将托盘里的茶奉上。

杯盏薄,茶水滚烫。不知是有意或无心,地上却没有放蒲团。

佳娘忍者痛生生跪在地上道:“请母亲喝茶。”

过了半盏茶的功夫,陆老夫人才叫了声:“翠巧。”

身旁的翠巧应声,忙接过茶盏递给她。

陆老夫人矜持湿了湿嘴皮,又放了下道:“给她吧。”

翠巧忙端起桌上的托盘,一支翠绿的翡翠镯。

“这镯子是他们父亲还在世时就做好的,兄弟俩以后娶妻一人一支。”陆老夫人得意道。

当初找到这翡翠玉石,实属不易。做了两支玉镯剩下的料子,她拼拼凑凑好不容易做成了一套头面,轻易不舍得戴。

佳娘感激道:“多谢母亲。”

陆老夫人看着她,想了想佳娘抬进门的嫁妆也只六抬,心下不满道:“你倒不必谢我,今后好好对北方,为我陆家开枝散叶。”

佳娘磕了头:“媳妇谨记。”又拿过彩云手中的木盒:“这是孝敬媳妇母亲的抹额。”

陆老夫人接过也不打开瞧,漫不经心地点头:“这是你二弟。”

佳娘忙起身与陆南方见了礼,又拿了一个群青色祥云纹样的荷包:“这是送给二弟的,昨日多谢二弟了。”

“大嫂客气了,我平日在外打理一些庶务,若大嫂有需要,只管知会一声。”陆南方接过荷包道。

荷包里还放了一个小玩意似坠子,陆南方不紧不慢放入了袖中。

还未待佳娘答,陆老夫人理了理衣袖轻飘飘道:“她每日只管在家中休养,有什么需要打扰你的。”

佳娘到底是年少不经事,面上一热。

陆南方喝了口茶才徐徐道:“不知大嫂明日回门有何打算,我也好早做准备。”

佳娘低头小声道:“一切听母亲和二弟的。”

陆老夫人这才道:“你在库房里挑一些绸缎补品,再让厨房做一些糕点,明日陪她回门就一起送过去。”

这是对陆南方说的,佳娘仍旧是低头仿若未闻。

耳边传来陆南方的声音:“一切按母亲说的办。”

陆老夫人这才有了些笑意:“你去忙吧,这里留你大嫂服侍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