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做好,徐家的所有人全部都聚集到上房,三郎跟徐芽还有小五帮着徐苗端菜、端饭、拿碗、拿筷,再看家里其他的人,都应该应分的坐在那里等着伺候。
自古男女七岁不同席,所以在徐家吃饭,一直都是徐家老爷子徐宏带着儿子、跟七岁以上的孙子在屋里炕上吃,老太太吕氏则是带着闺女、儿媳、孙女及七岁一下的孙子在外间吃。
徐苗这会儿,也算是正经的看见了“家”里的其他成员,郑氏作为秀才娘子,是有那个殊荣坐在吕氏身边的,从她这边下来,是她的两个闺女,十六岁的徐莹跟十三岁的徐芳。
徐莹是个美人胚子,继承了老徐家的大眼睛,肤色白皙,长相在村里是数一数二的,再加上是秀才老爷的闺女,自小跟着读了些诗书,便自诩是千金小姐。当然,更重要的是,这丫头已经跟县里的丁家做了亲,来年开春就要办事儿了。
徐芳的这边是二伯娘冯氏,瞅着面向就是个掐尖儿倒欠儿的人,一双大眼睛滴溜溜的乱转,她可算是老徐家的功臣,进门到现在连生了四个儿子两个闺女,不过站住的就两个儿子,其他的都以夭折。
据说是当年徐家为了供老大赶考,节衣缩食、省吃俭用,孩子有病没去看,所以就……也就因为这个缘故,老太太对她十分的客气,虽不如大伯娘那般看重,倒也还说得过去。
不得不说这冯氏也是个心大的,死了四个孩子,仍旧跟没事人一般,每天该吃吃、该喝喝,到处串门子,扯老婆舌,当然,招人烦是肯定的。
老太太另一边坐着的自然就是她的心头肉徐冰,徐冰这边是三伯娘蒋氏,带着她的一个闺女徐茼,接着就是徐苗带着三郎、芽儿跟小五。
三郎是到了年纪的,平日里他也都是去里屋吃,可是今儿他没有那个殊荣,因为这徐家的长孙徐汉杨从镇上回来了,还带回了少半只烧鸡跟肘花。
因为东西很少,只够一盘的,所以吕氏吩咐只给屋里那桌,三郎也就只得出来吃饭了。徐苗心里自然是不爽,都是同样的孙子,可此时此刻,不爽也只能埋在心底,别无他法。
平日里她们姐弟坐在这里,也是方便伺候这些个“主子”,给这个拿个碗,给那个拿个筷子啥的。就这么来回折腾几次,饭自然就是吃不消停。
等都伺候的差不多了,人家也吃的差不多了,等其他三房的撂下筷子,这桌子自然也就得捡了去。当然,也就有了这几个孩子饿肚子一说了。
徐苗总结以往经验,所以刚刚在厨房做饭时,就已经混了个半饱,不过这会儿,她倒是有些担心了,万一这老太太分给小五跟芽儿窝头,这俩孩子吃不下,那她可就……
以刚才三郎在厨房拿到面团的表现,估计这俩孩子应该也不会作假的,真要是漏了馅儿,怎么办?!
正担忧着,吕氏拿了一个窝头一掰两半,给小五跟芽儿一人一半,两个小家伙赶忙接过来,稀罕八叉的来回端详。徐冰拿着窝头,看着两个晚辈,轻撇了一下嘴,说:
“哼,饿死鬼投胎啊,没见过窝头?几辈子没吃过了?丢人现眼!”
话音一落,徐家二房儿媳冯氏,也跟着溜边儿的说:
“就是,这不知道的,还以为咱们家缺了你们姐弟吃喝呢?!到底是没娘教的野孩子,没眼色儿,能有什么大出息。”
这一幕在饭桌上基本上是经常有的事情了,徐苗虽然恼火可一点都不生气,人家不就是想让她们姐弟几人心里犯堵,然后吃得少吗?哼,美死你们!
叹了口气,伸手将两个孩子搂在怀里,一人摸一下脸颊,轻声地说:
“乖,以后咱奶拿窝头了,你们才能拿,知道吗?咱们家最大的是咱奶,别人不能看,长辈吃了咱们做小辈儿的,才可以吃饭,明白吗?”
这话说完,桌子上的三个儿媳妇,还有小侄子跟侄女们,都不约而同的转头,看向了手里正拿着窝头的徐冰,一时之间,还真是尴尬的不行。
你不是说人家丢人现眼吗?现在老太太没拿吃食呢,你这个做老姑的,拿起算是什么事儿?!
吕氏见状,“啪”的拍了一下桌子,立着那个小眯眯眼,说:
“还吃不吃,不吃都滚远点儿,食不言、寝不语,你大伯怎么教的你们,说说说,说什么?!吵吵什么?!”
“老二媳妇,去弄几棵葱,再捯碗酱,一天天干活不行,吃比谁都积极,那张破嘴天天叨叨,也不嫌累得慌。”
祸水东移?!哟呵,行啊!平日里拿葱、捯酱的活儿,都是他们姐弟几个的事儿,今儿居然落到了二房头上,不得不说这徐家老太太还挺有心眼儿。
虽然很想骂徐苗,可骂了她就等于骂了自己闺女,不得已,只能拿一向都受重视的二儿媳开刀。
这样一来,孙女这边不会再说什么,自己闺女的面子也保全了,不过倒是那二房的冯氏,傻了吧唧的做了替罪羊。
徐苗心情不错,喝着没有什么油水的酸菜汤,照顾着弟弟、妹妹吃晚饭,仔细的观察着这一桌上的人。
徐家的这三个儿媳妇,一个比一个顾自己,从她们吃饭、夹菜就能看得出来,大房家的两个孩子都已经大了,根本不需要她照顾,只要填饱自己就可以了。
二房就一个四郎在这边,不过四郎比谁夹菜都勤,除了不敢去招惹吕氏、徐冰跟徐莹,其他的都不在话下,冯氏自然也不用操心儿子吃饭的事儿。
只有三房家的蒋氏,算是尽到了母亲的职责,时不常的给自己的孩子夹菜,其他的一概不理。
总的来说就是,个人管个人,谁也别想占自己家的便宜,看起来日后啊,她就只能完全的靠自己,谁都不能指望了。
晚饭过后,徐苗蹲在厨房开始刷碗,贫瘠的农村,基本上油水不多,所以这饭碗过下水就会很干净。
可是今儿这屋里那桌的碗筷,就比较油腻了,徐苗用热水烫过之后,这才洗好、把碗筷收拾妥当。
说起老宅的这些孙子辈,那差别可真是老大了,大的都让人感到无语。
其他几房的男丁,根本就没有什么名字可言,都是按照排行起的,排老二就叫二郎、他们家的排老三,就叫三郎。
唯独这长孙是有名字的,而且人家不仅有名字,还在镇上念私塾。镇上离村里不过十几里地,这点路程对于庄稼院的人来说根本不算啥。
可这徐汉杨压根就不来回走,每天都住在镇上的大姑家不说,每个月,老宅这边还要给其送去细粮跟铜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