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以礼河畔”创作的历史军事文《十万龙骑绕长安,陛下何故造反?》,书中的主要角色分别是赵韵赵庸,详细内容介绍:百姓们看见了甲子营的将士,甲子营的将士们自然也看见了镇远门前的人山人海。赵韵骑着方队之中最高大的一匹战马,随着甲子营将士……
迎面驶来的三千铁骑忽然发起冲锋。
十骑裹百骑,百骑携千骑,铺天盖地的肃杀之气宛如潮水一般涌来。
镇远门前,泾渭分明的宗正寺皇亲与礼部众官员瞬间神色大变。
礼部的一众官员惊呼出声,“这个废物,他要干什么?”
有人一脸惊恐的开口,“不好,躲,快躲~”
“不能躲,不许躲!”宗正寺大宗正,江夏王姜源脸色铁青着厉声大喝。
大地开始颤抖,急促的马蹄声令人闻之色变,莫大的恐惧自镇远门前每一个人的心头浮现。
百姓们瞬间慌乱起来,惊呼声,尖叫声瞬间不绝于耳,许多百姓更是一脸惊恐的转头就逃。
镇远门前的空地上,刹那间狼奔豕突。
宗正寺皇亲与礼部官员心里的恐惧并不比慌不择路四处逃窜的百姓们弱半分,但他们今日不仅是迎接赵韵的使节,更是朝廷的脸面。
所以,面对千骑冲锋的威势,百姓们能逃,他们不能。
“不许躲,不许逃,咱们今日代表的是朝廷,是陛下,本王绝不信赵韵这黄口孺子胆敢真的率军冲击京城,都给本王站好!”
姜源的吼声传进一众皇亲与官员的耳朵里,顿时让他们的心稍稍安定。
三千铁骑冲锋的威势,确实让他们心神失守了片刻。
但此刻经过姜源的提醒,他们也明白过来,赵韵这是在恐吓他们,藉此给他们一个下马威。
他们也不信,赵韵真的敢领兵冲击京城。
姜源见官员与皇亲们安定下来,继续神色阴沉的下令。
“传令镇远门守将,镇北王世子的骑兵胆敢越过护城河半步,当场射杀,无需顾忌。”
事实上姜源这道命令完全没有下达的必要。
因为在赵韵携骑兵发起冲锋那一刻,镇远门城楼之上的将士便已经张弓搭箭,做出了战斗的姿态。
城墙之上常备的床弩、撞车、叉竿、飞钩、猛火油矩等守城器械更是蓄势待发。
但凡有人敢逾越雷池半步,镇远门的大门便会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合上,护城河上的吊桥也会瞬间收起。
然后,敌人便会正面迎上来自于守城将士铺天盖地的远程打击。
“咚~咚~咚~”
急促的马蹄声越来越近,三千铁骑人马俱甲,宛如一道钢铁洪流滚滚而来,欲要吞噬掉前路之上任何阻碍。
镇远门前,人山人海的场面早已消失不见。
只剩下数百名皇亲与官员孤独的立在原地,好似风雨之中飘摇的一叶孤舟。
“咕嘟~”
官员们吞咽口水的声音此起彼伏,即便是大冬天,天上飘着鹅毛大雪,仍旧有许多官员两股战战汗如雨下。
姜源站在所有人前面,瞪大眼睛一眨不眨的看着越来越近的三千铁骑,眼中的凝重近乎化为实质。
直面三千铁骑的冲锋,面对那排山倒海一般的威势,要说心里不恐惧,那是不可能的。
但此时此刻,他反倒无比希望赵韵当真脑子一热带着麾下骑兵冲击京城。
任何朝代,领兵冲击京城都是形同谋反的大罪。
届时,朝廷便有理由发兵讨逆,一战平乱。
以他们这几百条性命的代价,彻底解决掉赵庸这个心腹大患,为姜氏江山换来数百年的安稳,怎么算,都是一件很划算的事情。
就在姜源心中盘算利弊之时,赵韵率领的三千铁骑也即将达到护城河畔。
看着前方宽达数十丈,即便是寒冬腊月也未曾上冻的护城河。
赵韵的目光闪烁几下,而后大喝道:“传令全军,停止冲锋!”
“吁~”
“希律律~”
赵韵一声令下,传令兵挥动旗帜,甲子营三千将士同时放缓了马速。
缓冲完巨大的惯性之后,打头的前锋骑士勒住马缰,战马的前蹄瞬间高高跃起。
三千铁骑整齐勒马,稳稳的在护城河畔止住脚步,冲锋的阵型依旧丝毫未乱。
战马止步,赵韵将目光从护城河上移到河对岸的迎接队伍身上,不由得微微皱起了眉头。
他带领甲子营的将士冲锋这一段距离,给朝廷官员一个下马威只是其次,主要还是为了秀一秀肌肉。
亮一亮肌肉,让朝廷亲眼感受一下镇北王麾下究竟是什么样的熊罴之士,除了会让新帝更加忌惮镇北王一脉之外,也必然会让朝廷对于如何削掉镇北王军权一事的谋划更加小心细致。
甚至推翻先前的谋划,重新再想办法也说不定。
而做这些事情,都需要时间。
赵韵现在,最缺的就是时间。
与此同时,对岸的姜源见赵韵终究还是在护城河畔停下了脚步,也不由得在心里暗叹口气。
可惜了。
那位传说中纨绔世子,不傻!
在心里惋惜片刻,姜源整理好情绪,带着身后一众一脸劫后余生表情的官员和皇亲走上护城河吊桥,朝着河对岸的三千铁骑迎了过去。
看见迎接的队伍过桥,赵韵也收回了目光,缓缓打马走出骑兵方阵。
两支队伍在河岸聚首,赵韵与姜源二人互相打量一阵,姜源率先沉声道:“世子殿下,此为京畿重地,还请下马步行。”
闻言,赵韵微微一笑,翻身下马走到姜源面前,随意的拱手道:“侄婿赵韵,见过江夏王叔。”
姜源眉头一皱,缓缓摇头道:“世子与公主殿下还未成婚,这声王叔,本王可当不起。”
赵韵笑眯眯的回道:“王叔说得哪里话,陛下给侄婿和公主殿下赐婚的圣旨早已明发天下,一句称呼而已,王叔何来当不起之说?”
听着赵韵一口一个王叔的叫着,姜源心里面比吃了屎还难受,但又不得不承认,赵韵这句王叔在道义上是站得住脚的。
尽管赐婚之事不过是朝廷宣赵韵进京为质的手段。
但从圣旨明发天下那一刻开始,不管这桩婚事究竟是真是假,在天下百姓眼里,赵韵和长公主殿下便已经是名正言顺的夫妻。
哪怕他们还未成婚,哪怕他们还未有夫妻之实,
除非陛下再下一封悔婚的圣旨,不然他还真挑不出赵韵什么毛病。
可惜,陛下是不可能悔婚的,因为,皇家的脸面大过一切。